“王朗”,可能大部分人听到这两个字的第一瞬间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中那位博学的朝堂名士。
而对于心系自然的人来说,王朗代表的是个分量十足的名字——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位于岷山腹地的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除了从青葱岁月驻扎于此的一线守护者,也有很多自然保护的科研人才在这里挥洒他们的青春、留下学术道路上的成长足迹。
“在王朗的25年,已经让我深深融入了这片土地,每次的野外工作中都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一花一草、一木一景、一个动物脚印、亦或是天晴下雪,都会让自己兴奋起来。我想我是真正爱上她了……”——赵联军 “王朗于我而言总是与众不同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王朗有着在如今熊猫栖息地中难得一见的原始森林景观,更是我度过了五个年头人生的地方。在这里,我目睹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森林从被肆意砍伐到被严格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我自己则完成了从单纯的研究者到研究与保护双栖人的转型,为我的职业生涯打上了底色;而王朗,也因为王朗人以及关注王朗的人的共同努力,从当年因为偏远而少为人知的境地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知名的大熊猫保护区……”——吕植 “放眼望去,这里没有毗邻的九寨沟那样惊艳的水,没有唐家河在路边就可以看到羚牛、毛冠鹿等的高动物遇见率,没有岷山之巅雪宝顶的巍峨高耸。对于大众,这里看似只是四川山区平常无异的一隅。王朗,似乎太过平淡。因为研究,我几乎跑遍了王朗大大小小的沟与梁,后来才渐渐明晰,王朗,是这藏匿在岷山腹地的秘境。耐心解开面纱,方知其夺人的光彩……”——李彬彬
诚然,
王朗初看其貌不扬,
但认真深入过,
哪怕只有一次,
便会留下深刻印象。
是遮天蔽日的冷杉林,
在它们高大的身躯下,
觉得自己无比渺小。
原始森林中的苔藓生境
是在林间斑驳成影的夏日阳光,
树干、林地上铺满了苔藓,
看起来都一样,
但在苔藓学者的眼里,
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
纪录片《秘境王朗》摄制组便在这里记录到46种苔藓植物。
是参天密林中的兰花王国,王朗独特的生境和土壤,
孕育出近40种兰花。
一年半的时间里,
西南山地《秘境王朗》摄制组拍到34种地生兰花,
其中不乏巴郎山杓兰、紫茎兰这样的新分布记录物种。
是流石滩、高山草甸间的绿绒蒿圣地,虽然物种的识别归类让人十分头疼,但一次次的拜花之旅总是令人流连忘返。
是鸟语啁啾的灵动世界,王朗分布着263种鸟类,占到全国鸟类种数的18%,其中有11种雉类。
是自在徜徉的万兽家园,
和大熊猫一起生活的还有71种兽类,
而近年发现的缺齿伶鼬等新分布记录物种,
正是归功于影像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
从2004年开始,
王朗保护区就与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
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大熊猫栖息地。
而14年后,
西南山地带着自主研制的自动触发相机进入王朗,
记录下举世罕见的4K级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
是藏在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角落里,
独属于王朗的那份惊艳。
面纱之下的王朗,
等待我们去再次发现,
感受四季轮回里繁衍的往复欢乐。
上一篇:禁牧和圈养反让草场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