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地质实拍图一起来看一看吧!
01 大型角度不整合
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02 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岩是由火山作用
形成的棱角状和次棱角状
砾石含量>50%的角砾岩。
直径一般大于4毫米,
所含熔岩碎片以凝灰岩居多,
玻璃细片及整石较少。
03 共轭断层
共轭断层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方向不同、剪切方向相反、大体同时发育的交叉剪切带。
04 板劈理
板劈理是板岩或其它均质沉积岩石在变形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下,于垂直压缩的方向上所普遍发育的片状或板状矿物,呈平行排列而形成的面理。
05 石香肠构造
石香肠构造是指变形期间,当较强的岩层伸展和拉长时,可能分隔成一些岩块或形成被狭窄的“颈”分离开的透镜状或枕状构造。
06 糜棱岩
糜棱岩是颗粒很细
呈条带状分布的动力变质岩。
由原来粗粒岩石(花岗岩等)
受强烈的定向压力破碎成粉末状,
再经胶结形成坚硬岩石,
矿物成分与原岩无多大变化。
07 包卷构造
在细砂、粉砂沉积物液化过程中,流水施加的剪切力或在斜坡上的重力作用,使沉积地发生滑动,使一个层内的原始的层理构造发生复杂的“褶皱”,形成连续分布的开阔向前和紧密背斜组成的“包卷”状态,称为包卷构造。
08 岩石剪切带
为发育在岩石圈中
具剪切应变的强烈变形带。
这一变形带可以是
应变不连续的面状构造( 断层),
或者在露头尺度上见不到
几何不连续性而呈
连续应变的韧性剪切带。
09 低角度的角度不整合
时代不连续,产状不一致的两套地层,以低角度相交形成的不整合。
10 捕虏岩
图为美国乔治亚州埃尔伯顿附近
埃尔伯顿花岗岩中的捕虏岩,
直径可超过数十米,
也可小于数厘米,
见于侵入体之边缘。
11 绳状熔岩
属熔岩流表面构造。是结壳熔岩流表层局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外表与麻绳、草绳等极为相似,表面粗糙成束出现。
12 混杂岩
混杂岩是指由成分、时代、来源不同的岩块混杂堆积在一起的地质体,它通常由基质、原地岩块、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
13 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主要产于
比较纯净的碳酸盐岩中,
有时也出现于石英砂岩、盐岩、
硅质岩中,指的是横剖面中
将相邻两个岩层或
同一岩层的两个相邻部分
连接起来的锯齿状接缝。
14 雁列节理
雁列节理常被岩脉充填而成雁列脉。根据雁列节理不同的力学性质,可以判断剪切带相对位移的方向。
15 不协调褶皱
不协调褶皱是指各层弯曲状态明显不同,褶皱大小、形态各异,各层的褶皱形式出现突变或不具几何规律。
16 泥裂
泥裂多见于泥岩、泥质砂岩中,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泥沙填充,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
17 不对称褶皱
不对称褶皱是指两翼不等长褶皱的中面与轴面互相不垂直,以轴面为标志面褶皱两翼不呈镜像对称的褶皱。
18 波痕
波痕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构造之一。它是由于介质(风、流水、波痕、潮汐流)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构造。
19 角闪岩线理
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根据成因可分为原生线理和次生线理。
20 页岩层理
层理是岩石沿垂直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层状构造。它通过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和颜色的突变或渐变显现,是沉积岩和某些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成因标志。
21 火焰状构造
火焰状构造是属于由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具有指示意义,其舌尖指向岩层顶面。
22 地堑
地堑是地壳上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构造,为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
23 断层擦痕
断层擦痕是断层两盘
相对错动摩擦时,
断裂带中的岩石碎块
在断层面上移动留下的
平行线状沟槽刻痕。
24 走滑断层
走滑断层为断层两盘
顺断面走向相对运动的断层。
其主要特征为断面平直光滑、
近于直立,剪切性质突出。
25 阶步
阶步是断层两盘岩石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留下的痕迹。若陡坎指示对盘运动方向,为正阶步;指示本盘运动方向,为反阶步。
26 枕状熔岩
枕状熔岩呈椭球状,椭球的表面是玻璃质,内部有发射状构造,外形浑圆,状似枕头,是熔岩在水中迅速冷却、凝结而成。
27 劈理扇
劈理扇是指在褶皱转折端
呈扇形排列的劈理,
可分为正劈理扇和反劈理扇。
28 铅笔构造
铅笔构造是轻微变质的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常见的使岩石劈成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状构造。
29 膝折带
膝折带又称扭折带。叶理或片理发生尖棱状转折的平板状条带,此带即称为膝折带。
30 断层角砾岩
断层两侧岩石团因断裂而破碎,碎块再经过胶结形成的岩石叫做断层构造岩。其中,碎块为大小不一的菱角状,无定向排列者,称为断层角砾岩。
31 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是由一系列
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
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
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32 叠瓦状断层
叠瓦状断层指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的组合型式。各断层的上盘依次相对上升,在剖面上呈屋顶盖瓦式或鳞片状而依次叠覆,故称叠瓦状断层。
33 双重逆冲构造
顶板逆冲断层和底板逆冲断层
在前锋和后缘汇合,
构成一个封闭体系;
如果各叠瓦状次级断层在上部
没有联成顶板逆冲断层,
则构成叠瓦扇。
34 递变层理
递变层理是指以组分颗粒的粒度递变为特征的一个沉积单元,层面基本上相互平行,没有交切与交错。除粒度变化之外,一般没有任何内部纹层。
35 新月形沙丘
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36 槽模
槽模指砂岩底面上的舌状凸起,
一端较陡,外形较清楚,
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端宽而平缓,
与层面渐趋一致。
一般认为槽模是流水成因的。
37 叠层石
叠层石是是由藻类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
其碎屑颗粒粘结、
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
38 遗迹化石
遗迹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留在沉积物表面或沉积物内部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形迹构造形成的化石。
39 柱状节理
柱状节理是火山岩冷却时形成的柱状体节理,通常见于基性熔岩、酸性熔岩形成岩体中。节理柱以六边形或五边形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