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鹬私生活

彩鹬私生活

熟悉成语“鹬蚌相争”的人都知道鹬(yù)是一类水鸟,彩鹬也是一种生活在水塘、沼泽草地、稻田等各种湿地环境中的水鸟。相比于其它鹬鸟,彩鹬的羽色多样,也许是它的名字带“彩”的原因吧。

有大师总结说飞版照片应该具备“飞背、直翼、望镜”几个要素,具备这些要素的上面照片展示了彩鹬的精彩羽色。

对很多人来说,彩鹬也算是稀有物,但其实数量不少。彩鹬被遇到概率低,首先是由于它们本身的生性胆小而隐秘,彩鹬的羽色与枯草接近,躲在草丛中很难被发现,而且它们会主动选择与体色相近的环境来躲避危险。

这是一张主动俯伏躲避的照片,要不是盯着看它的落脚点,几乎不可能发现它

彩鹬少见,也与它们喜欢晨昏和夜间活动有关。曾经在一个公园的池塘里,有好几只彩鹬躲在一小堆草丛中,几个鸟友白天守了好几个整天,就是不见它们出来,但显然它们是需要出来觅食的,只能猜测它们是夜间出来活动了。在夏天夜间的水田里,如果能辨识它们的叫声,就会发现好多地方有它们的活动。从彩鹬的大眼睛来看,它们很能适应夜间活动。

彩鹬基本只在有水的地方活动,长长的嘴巴让它们可以在淤泥地中轻松应付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或植物性食物。其觅食动作有点像沙锥,下面的视频可以看到它们进食动作。

就本地区来说,每当插秧季节彩鹬数量才会多起来,我曾经一度认为是夏候鸟,后来发现冬天也有彩鹬,但数量上会少很多,可能夏天繁殖的彩鹬部分去南方越冬了,而北方的繁殖种群到本地越冬。如果都是留鸟,估计数量上不会有这样明显的变化。

在多情的季节,吃个饭、散散步什么的还是成双结对才应景。彩鹬是少数几种性别角色反串的鸟类之一,彩鹬雌鸟长的羽色鲜艳、健壮,彩鹬雄鸟个小、没有雌鸟漂亮。

大凡两性之间,吃喝多了、呆在一起久了,总会有些事情要发生的。

繁殖是鸟生的第一要务,彩鹬通常置巢于水草或稻秧间浅水处的草堆上或土台上。巢主要由枯草构成,彩鹬每窝通常为4—5枚。

稻茬地上的彩鹬蛋,简单的把稻草压出一个凹陷就是鸟巢了

放牛场草丛间的彩鹬窝

繁殖期由雌鸟占域求偶,但雌鸟只负责产卵,而孵卵、育雏等繁重任务由雄鸟单独承担,可以说雌彩鹬是鸟类中的女汉子。当看到一只彩鹬在窝里孵化或带领一群雏鸟觅食的时候,那一定是彩鹬爸爸。

无论是酷暑中需要张嘴呼吸散热、还是暴雨中都得继续孵蛋……,鸟生不易!

除了偶尔需要觅食短暂离开一下,大多数时间雄鸟都坚持趴在窝里!而雌鸟干什么去了呢?它竟然跟别的雄鸟谈情说爱去了!

与人类文明社会并行的世界里,原来还有一个不被人知的母系社会制度。彩鹬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一只雌鸟与和某只雄鸟交配下蛋之后,雌鸟就离开此雄鸟,一个繁殖季里雌鸟要与多个雄鸟来往并与其各产一窝蛋。

顺便提一下,大多数鸟只在繁殖季组成繁殖对,之后各奔东西,来年可能是完全新的组合。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忠贞爱情的鸳鸯也是如此,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动物性吧。相对来说,一个繁殖期多次更换另一半的彩鹬只是比其它鸟过分了一点点而已!

对彩鹬宝宝来说,世上只有爸爸好!

但好爸爸只是对自己家的孩子而言,对别的彩鹬爸爸带孩子经过其领地时,此时的好爸爸简直就是凶神恶煞,它赶跑别的爸爸后直接就把雏鸟按到水里。

不但对孩子,对经过领地的雌性也是心狠手辣,不知是情意已绝还是带孩子太烦了呢?

彩鹬的蛋一般都有四个,但上面视频里只见到一只雏鸟,这与这几只彩鹬繁殖选址有关,这片草地是一片牛马的放养场,随意走动的牛马对它们威胁很大,好几窝蛋都只有一只雏鸟成功孵出。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某种后果,错误的决策不得不要付出代价。

被马踩踏后,只剩2枚蛋,成功孵出一只,剩下此枚最后也放弃了。
彩鹬的领地意识很强,打斗事件经常发生。多数时候,主宰这个世界的只是几个小小的激素分子而已。

打架开始的标准动作是展开翅膀虚张声势,下图的可以看出它们的架势。

这一招也用来对付一些入侵者,面对突然展开的颜色绚丽的翅膀,入侵者还是容易被吓唬到的,一般情况下入侵者会主动离开。也许翅膀的花纹长成这样是与此有关。

但虚张声势面只能对体型相近的对手起作用,面对强敌时彩鹬也会使出这一招,但对手都是无动于衷的,正如上面提到的,损失的是彩鹬本身!盲目的虚张声势并无任何意义。

在与我们平行的世界里,彩鹬在按着它们的自己规则生息繁衍,自然界的规则超乎我们的理解,只要人不要过分干预造物主设定的规则,它们就会世代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