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 | 栖息地破碎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持久性影响

Science Advances | 栖息地破碎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持久性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损与退化(例如栖息地破碎化)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但是此前仍存争议的问题是,破碎化本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本文汇总了正在开展的一些长期实验,基于直接的实验证据,揭示了栖息地破碎化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本文首先基于全球树木盖度的高分地图,分析了全球森林覆盖情况。结果发现,现存森林受到破碎化的严重威胁:约20%的森林,距离边缘不足100 m70%以上的森林,距离边缘不足1 km

 

精心设计、精准控制的长期实验,对于深入认识栖息地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极为重要。本文对全球已有的长期实验(跨越五大洲,35年,覆盖多种生物区域和多个尺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栖息地破碎化降低了13%75%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了生物量,改变了原有的营养循环,进而损害了重要的一些生态系统功能。

 

本文还发现,面积最小、隔离程度最强的区域,受栖息地破碎化的影响最大,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大。因此,亟需有效的保护与修复措施,提高景观连通性,从而减缓物种灭绝的速率,助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1. 全球森林破碎化现状


640.webp (2).jpg

2. 目前全球开展的一些破碎化长期实验


640.webp (3).jpg


 3.栖息地破碎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40.webp (4).jpg

4. 破碎化对生态系统退化的延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