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和飞蛾,
是鳞翅目的“双娇”,
如若问它们两者如何区分,
想必很多爱好者都会说出几条“黄金定律”。
可偏偏有些蝶、蛾宝宝不守“规矩”,
非要打入敌方阵营当“卧底”!
不信,你看
。。。
蝶蛾鉴别黄金定律 之 触角
蝶和蛾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触角,这也是相对最靠谱最简单的分辨方法。
蝴蝶宝宝的棒状触角或者叫鼓槌状触角,很像一根末端膨大的火柴棒,也像向前或向后弯折的高尔夫球杆。
而飞蛾宝宝的触角形态多样,有丝状、栉齿状、羽毛状。。。尤其是栉齿状的飞蛾触角,弯曲而细长,好似精心描绘过的美人眉毛。
那不守“触角-黄金规则”的“卧底”呢?
喜蝶科Hedylidae的宝宝,正是打入飞蛾内部的“卧底”,它们外形朴素、夜行性、长着丝状触角,形似蛾,却是蝶。
还有黑白色系的大帛斑蝶,亦称大白斑蝶,属于蛱蝶科帛斑蝶属,双翅白色、翅脉黑色,有着蝴蝶的优雅外形,却长着让人误会的丝状触角。
而斑蛾科的地榆蛾Burnet Moths,身披“锦帽貂裘”,有着斑蛾的华美,反而生有类似蝴蝶的鼓槌状触角。
蝶蛾鉴别黄金定律 之 停歇状态
蝴蝶停歇时,竖起翅,姿态更为傲娇;飞蛾停歇时,垂下翅,姿态更为洒脱。
蝶 vs 蛾
不过,锚纹蛾科Callidulidae的飞蛾宝宝,却不遵守这条法则,它们白天活动,形似蛱蝶,停歇时双翅树立,如若不是丝状触角,想必绝大多数人会将它们误认成蝴蝶。
而上文提及的长有丝状触角的喜蝶科宝宝,它们停歇时却像飞蛾般双翅平展。
蝶蛾鉴别黄金定律 之 活动时间
人们对蝶更加喜爱,也是源于蝴蝶多在白天活动,寻花觅食,翩翩起舞。
而蛾更多为夜间活动,它们大多有趋光性,才有了“飞蛾扑火”的悲情故事。其实,部分蝶类也有趋光性,偶尔用黑光灯能诱捕!
实际上日出性蛾类也常见到,比如Cos蜂鸟的长喙天蛾。
它们长长的口器伸展时类似蜂鸟的长喙,腹部末端的毛簇类似蜂鸟的尾羽,奇特的复眼类似蜂鸟的明眸,毛茸茸、圆滚滚的体型、腰身也和蜂鸟极似。外加它们总是白天出来采花,便有不少童鞋将其错认成蜂鸟。
蝶蛾鉴别黄金定律 之 外形
都说“蝴蝶美,蛾子丑”,那是你没见过美得不可方物的种类。
拥有世界最长尾突(长达85 mm)——长尾大蚕蛾就极美极漂亮。雄蛾杏黄体色绕着一条粉红的色带;雌蛾则是一青白素装,长带翩翩,仙气儿十足。
酷似凤蝶的凤蛾科的浅翅凤蛾、榆凤蛾,它们后翅有一尾状突起,好像飘带,黑色的后翅点缀红、白色的斑纹,美丽且神秘。
而色彩艳丽的燕蛾科宝宝,更有着胜过蝴蝶的美丽!
这其中就包含号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子——马达加斯加燕蛾和非洲燕蛾,它们全身有着高贵的天鹅绒质感,翅面上红、蓝、绿三色条纹鲜艳夺目。如若见到,定会被它闪了眼。
So,
既然蝶蛾的黄金鉴定法则都不好用,
那我们又该如何鉴别蝶与蛾呢?
通过鳞翅目进化树,我们可以看到
。。。
鳞翅目进化树 (红色部分是蝴蝶)
啥,看不懂
直接告诉你们结论吧~
“其实它们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