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土地整治案例

生态型土地整治案例

导读:恢复和提升农田生态服务功能是土地生态管护的主要目标,是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在重庆潼南区土地整治过程中,我们探索卵石排水沟、缓冲带、保育池、逃离梯步、生物埂、生物通道等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

1、农田景观重构和提质

土地整治总体规划要践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镇建设理念,维系原有山水林田村景观空间格局和特征,保护和提高半自然生境比例,合理确定田块大小和空间布局,并按照植物群落化原理,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恢复和提高农田生态服务功能。

20201029_165629_106.jpg


2、卵石排水沟

护岸采用浆砌卵石时,石头的外侧缝隙不填砂浆,利用石头凸出的特性,营造表面粗糙及多孔质的空间环境;石缝间有余水,为土壤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沟底不封底,增加渗透性,达到涵养地下水源的效果。

20201029_165629_107.jpg

3、缓冲带

在河渠和农田边界地带,通过种植当地具有较高价值的植物,探索了缓冲带建设技术, 以便有效滞缓径流、沉淀、截留和吸附各类污染物。

20201029_165629_108.jpg20201029_165629_109.jpg


4、保育池、逃离梯步

保持排水沟有一定深度的蓄水,为水生生物如蝌蚪等提供栖息场所;渠道边坡坡度较大时,通过逃离梯步避免田间一些两栖动物或小型哺乳动物等不慎掉入渠道无法逃脱。

20201029_165629_110.jpg20201029_165629_111.jpg


5、生物埂

在人工夯实的埂坎上能生长植物,达到减少径流冲刷,减小剪应力,稳定土坎的目的;同时植物根系对未被农作物完全吸收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源有一定的净化功能,能够减少面源污染。

20201029_165629_112.jpg20201029_165629_113.jpg


6、生物廊道

适应生物移动或栖息的通道,可以将与之隔离的其它生境相连

20201029_165629_114.jpg20201029_165629_115.jpg


7、渠路一体化(盖板渠)

在一些地方,针对目前生产情况,开展排水渠加盖板,建设生产路,实现渠路一体化,节省土地

20201029_165629_116.jpg